办公系统登录

办公系统登录

新闻资讯


				
182020.11

筑牢安全防线 提升管控品质

来源单位:电务公司 作者: 刘绍彬 胡熹

2020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实施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推进2个专题和9个重点行业领域整治,着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健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以此次行动计划为契机,电务公司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供电项目对安全质量管理现状和安全事故规律进行了认真分析。项目部目前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方案等内容都比较完善,但安全质量管控依然存在差距,究其原因还是安全意识不牢、管理体系运行不畅、管理要素不够完备,造成责任落实、过程管控深度不够。

进一步改善项目安全质量管控行为,项目部进行了以下四点探索。

一、提高安全管控意识,牢树“安全第一”理念

项目部坚持把员工、劳务协作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制度落实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通过天天讲、逢会讲的方式,以仔细查、反复查为抓手,切实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管控意识;同时,项目认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绝不放过任何“想不到”“看不见”“不可能”的风险,把风险当作事故,针对辨识出来的风险,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到最低,切实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工序、全流程的风险管控。

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技术方案指导

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控机构,按专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矩阵;全面系统推进“管”“监”责任落实提升项目本质安全保障能力,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管”的职责(安全技术交底、资源准备、措施落实、检查排查),落实监督检查部门“监”的职责(现场进监督巡查、关键工序现场见证)。

技术措施是安全质量管控的重要手段。项目部充分发挥施工技术方案对安全生产的指导作用,经过充分的现场调查,结合施工特点,针对安全施工措施进行具体规划后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对于不能消除的风险,项目部采取不同的工法代替、降低风险等办法,确保风险可控。同时对劳务协作工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仔细告知每道工序存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确保每名参建人员理解透彻,狠抓工程质量安全通病的预防和防治,全面加强施工组织和施工控制。

三、加强分包队伍管理,落实隐患排查制度

加强分包单位的管理,提升劳务协作工的安全意识,是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首先,项目部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杜绝出现超资质分包、转包重复分包现象的发生。其次,督促分包单位形成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确保与其分包规模相匹配的安全管理力量。最后,利用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和现场突击检查的方式“双管齐下”进行定期隐患排查,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风险可控。

四、运用后台管控软件,探索科学信息技术

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手段,融合标准制度和机制流程,强化风险预控,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效,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头等大事。

项目部针对上述问题准备在已开发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理系统中加入安全质量监督模块,实现智能化后台管控施工现场。该系统通过按专业划分工序的日计划施工安排,对现场的进度、物料、安全质量进行严格管控,辐射对产值、物机、劳务分包结算、业主进度结算进行与现场实际进度匹配管控,将成本系统的相关弊病克服。

具体操作步骤为,系统根据每日工序安排自动跳转管监流程,非关键工序由技术管理部门进行事前交底、作业安全技术讲话、过程抽查巡查,监督部门监督巡查流程及安排,项目领导机构审管监结果;关键工序和重点管控工序,由软件进行自动识别归集,监管人员按关键工序数量100%落实管监职责,并利用APP平台报送管监结果(含影像资料)。管监人员权限和审核监管结果由安全总监审核、项目经理审批。

上述现场监管审批结果与培训教育模块连接,通过教育培训、考核评定等对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进行评定,形成绩效工资辅助评定。通过过程管控执行效率和监管质量,形成监管评定,与项目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挂钩。

该系统能充分发挥智能计算的作用,通过各类统计数据,直观的让项目管理决策层了解管控重点,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务公司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供电项目通过严格落实以上四项工作,严抓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风险管控,从思想意识、方案策划、后台管控、现场巡查等多方面的PDCA安全质量循环管理运行机制着手,夯实安全质量管控基础,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为筑牢安全质量生命线,匠心打造平安工程做好源头保障。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