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登录

办公系统登录

企业文化


				
102020.04

读书分享《孤独是生命的繁华》

来源单位:电务公司 作者:胡晶晶

想给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的读物。

 是一本散文集,同时收录余华、余光中、莫言、严歌苓、王蒙、王安忆、北岛、苏童、张小娴、林青霞等不同职业人的散文作品。全篇分为五个章节。作家们用他们的所见所闻循序渐进地告诉你,孤独是灵魂的远游、思想的凝华、境界的跃升;用他们的所感所悟与你一起,在静夜里独对心灵,在晨曦中思考未来。我们跟随陈丹燕老师参加《八十年代的上海婚礼》,跟随余光中先生的《失帽记》 来体会父子之情,跟随林青霞感慨泰姬陵的豪华与贫民区的鲜明对比,去看一看《生命的彩霞》。我们一会儿飞到华盛顿,一会儿在工厂做工,一会儿坐慢车到青岛,一会儿感受着沙漠风情。一段故事都是一段人生,一段记忆与感悟。在旅途中,作者们并不专注于旅途的风景,甚至于不写风景,他们写回忆,写感悟,写文化,甚至追溯历史。

那些历史,那些文化,那些精神,那些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人和事,那些过去美好的回忆,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那些终生难忘的记忆,你是否还能记起?

2020年1月25日,一回国才真切地感受到恐慌。机场的层层检查关卡,微博上铺天盖的新增消息,短信提示里不停的防疫提醒。到家后,更是各种疫情讯息实时播报,看到最多的,便是一家感染,谁也帮不了谁。有的年过花甲但独自一人顶着高烧的身体去医院排队;有的留在打工地,远离父母在租处自我隔离;有的甚至聊着聊着,另一方就再也没有回复过消息。疫情的来袭,以一种极尽残酷的方式将人生的一种常态无限放大到众人面前。人总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但这时,在这冷清的新年里,在这无数令人恐慌的疫情报道背后,涌现出了一批批大无畏的医务工作者,出现了一批批日夜坚守的青、老年志愿者,出现了一群又一群无私奉献的暖心捐献者。从城市到乡村,从一线到基层,逆行者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筑起了一道道抗疫壁垒。正如杏林子在本书中写到:纵然这世界让人心寒,不妨回忆往昔,给自己的心加点温度。等疫情过去,他们将成为我们这一生中最难得也最美好的风景之一。

生命,是触摸不到的时间。作者刘剑梅的《窗外秋雨正潺潺》在该书中记录了孩子不在身边时作者自己独处的时间。或许能够引起宝妈们亦或是女人们很大的共鸣。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可又是谁在争夺我们宝贵的时间?孩子争,丈夫争,工作争,朋友争,甚至连家务都在争,有时会有种“我到底是谁?”的感觉。

因为疫情,我在家老老实实的关了23天,当翻完家中所有的旧书和同学录,嗑着瓜子也不觉得香的时候,我觉得跟我家老唐大吵一架的机会来了。我开始走过去挺直腰板坐下,阴阳怪气的开场,数落着他这些年在外工作从不顾我的不仁义之举。而他一边吃着葡萄干儿一边认真回忆他每日、每月、每年不得不过的节日。就在我快要败下阵的时候,我迅速找到了突破口:“钱财乃身外之物!心甘情愿的付出怎能跟自家人斤斤计较?平时不在就算了,你现在在家,怎么不多分担一些家务,怎么不多下厨照顾照顾我们?弥补我们情感上的空缺!”

你看,“讲情分”永远是女人的必杀技。唐先生终于停止了吃葡萄干,开始拖起了地,做起了饭。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觉得手里那本被翻烂的传记又有意思起来。这或许是我这23天里最大的收获,连带解决了时间不够用的两大重要隐患。

居家隔离的这些日子,大多数家庭的家人之间开始互相理解,关系更为融洽了;但也有一部分人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自己,选择在这时候结束一段关系。当有这么一段时间,将两人以个体的姿态放到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节奏中,相处越久,对于时间的感知就越模糊,而对于个人的需求就越清晰。生活无聊了,就总想闹些事儿。

刘剑梅说,“给了时间,就是给了生活全部”。苏童在感叹时间飞速流逝的同时,毅然决然的喊出:与时间斗争到底。赵丽宏也不由得感慨,当我们站在逝者的墓碑面前时,亲人还谈得上“一寸”“二寸”之别吗?张爱玲说,罗兰的戏要赶紧去看一次。余光中说,春天降临半岛,那里的景色会让人看到绝望才离开。

时光匆匆过,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会先一步到来,倒不如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不如珍惜当下,学会在人生常态中享受生活。

孤独,是在幽暗时刻触摸到的光。大家之前有没有看到这样一张照片,一位躺在轮床上的87岁患者手指夕阳,与旁边身着防护服的医生驻足眺望,二人共同欣赏着落日余晖。

当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这次战疫之战的结尾:纵然身经万千折磨,最终仍会迎来美丽的夕阳。一张图,仿佛看到了电影大团圆的结尾,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孤独中的温度,带着动人的温存。而照片背后的这个故事也以老人的平安出院,划上了完美的句点。如今,全球疫情肆虐,打乱了很多人的出行计划、工作计划,但又何尝不是给心灵的远游提供了一次更好的机会呢?

 既安全,也安心。

查看更多